(845874)
|
於丹莊子心得 - 堅持與順應·談笑論生死 (中國版)
[CD]
(日期:2008-08-05)
售價($):
HK$58
(US$)
發行商: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介質為1CD!
CCTV百家講壇,主講人:於丹!
於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傳媒係主任,影視學博士,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9年7月參加工作。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先後任係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等。專業方向廣播電視媒介學。現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視協高校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視協理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中央電視臺研究處客座研究員、中國新聞研究會、中廣學會主持人研究會、中廣學會法制節目委員會常務評委、澳大利亞新聞集團首席顧問。
從1988年開始活躍在影視傳媒實踐的第一線,先後擔任《在共和國史冊上》、《太陽照常升起》、《香港滄桑》等20餘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滄桑》獲1997年中國電視專題片優秀獎。先後任《正大綜藝》、《中國報道》、《環球》等電視欄目撰稿人,獲1994年、1996年星光獎最佳撰稿獎。擔任北京市迎戰非典大型專題節目《非凡抗擊》總撰稿,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申奧片策劃,參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音樂頻道的籌建工作。
近年來,於丹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欄目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先後在我國內地、港臺地區,及新加坡、日本京都、馬來西亞吉隆坡、法國巴黎、巴西聖保羅等進行百餘場傳統文化講座,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於丹<論語>心得》自上市起一年內國內便售出400餘萬冊,中文繁體版、英文版、韓文版、日文版已在世界各地發行。美國《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英國《泰晤士報》,德國《明鏡週刊》、《法蘭克福報》、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週刊現代》紛紛對於丹教授進行專訪。2008年1月,於丹教授在日本進行文化交流期間,除進行了兩場近千人的大型公開講座外,與秋田的企業家、日本國會議員荒井廣幸、早稻田大學校長日本各界高層會晤,特別是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會見,更使其成為凝聚中日友誼、溝通中外文化的紐帶與橋梁。
《堅持與順應》:
莊子告訴我們要想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就要做到“外化內不化”,這是什麼意思呢?於丹教授認為,“內不化”就是不要受變化萬千的外部世界影響,而在我們的內心有所堅持,否則我們將被紛繁複雜的社會所左右,而喪失了自我。那麼何為“外化”呢?“外化”就是對於外在的社會環境要通達順應,否則將無法在社會中安身立命。而要真正做到內心的堅持與外在順應,則必須有一個安定的內心。現代社會千變萬化,我們如何才能有一個安定的內心而不受外在世界的影響?我們又怎樣才能在堅持自己內心的同時做到對社會的通達順應?請聽北京師范大學於丹教授講於丹《莊子》心得《堅持與順應》。
《談笑論生死》:
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而人生就像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撼。莊子之所以能夠笑談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的變化。於丹教授認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那麼,在生活中,為什麼不同的人,對於相同的事物,會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釋和判斷呢?為什麼有的人,在遇到挫折和感受到壓力時,會以輕生的方式尋求解脫?我們又如何才能看破生死?而在有限的人生中,創造最有價值的生命呢?請聽北京師范大學於丹教授講於丹《莊子》心得《談笑論生死》。
|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