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775)
|
|
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 Zhan Zheng Shi Qi Ri Ben Jing Shen Shi 1931-1945
作者: 鶴見俊輔 譯者: 邱振瑞
登入後可上載此產品的圖片.
|
產品內容 |
內容:
一九九九年,大江健三郎發表《空翻》一書,描述日本兩位重要宗教領袖,突然推翻自己所傳佈的所有信仰。這個讓信眾譁然的宣言,如同原地翻筋斗,所以稱之為「空翻」。一個人的想法,為何會產生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或者說用另外一種說法:在怎樣的狀況下,人會「轉向」?這樣的問題對大江健三郎來說,可能是個哲學或心理學問題;但對本書作者鶴見俊輔來說,這是一個得以認識日本這個國家的切入點:因為人民的「轉向」,牽涉到國家的設計、國家行使的強制力。
一九三一到一九四五年間,日本政府由軍國主義者把持,陸續對其他國家發動各種挑釁行動。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同意見、不同來源的知識分子,如何接受這個國家的種種作為?當時最具反對力量的日本共產黨委員長佐野學,在獄中突然發表「轉向」聲明,撤回自己以前所有的激進主張(例如殖民地自主),轉而支援天皇制,引起大量知識分子的「轉向」潮。這個極端的例子,代表了日本人在戰爭期間的思想轉變:明治維新之後所進入的西方理性邏輯,在這段期間全被擊倒。在這個思想的撕裂點上,鶴見俊輔追溯「鎖國」、「國體」、「大亞細亞」各種概念,讓我們窺見日本知識分子面對國家時的思想弱點,也藉此反省日本走上軍國主義路線的歷史。
台灣讀者對於本書內容將會有強烈的親近感,一方面因為同是島國、曾經受日本殖民,更容易理解本書所討論的內容,同時也因為書中提到台北出生的尾崎秀樹、新竹出生的埴谷雄高等人,作者相信,這些殖民地出生的知識分子,在「精神深處顯然都烙印著殖民地﹝台灣﹞的記憶」(台灣版序言)。本書作者鶴見俊輔是日本現今少數可稱得上「思想家」的學者,除了曾經寫下無數重要的思想作品,更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六○年代他參與日本國內反越戰運動;九○年代,他參加從軍慰安婦之求償運動;而二○○四年六月,他與大江健三郎等人組成「九條會」,反對日本右派團體修改憲法第九條的企圖。本書為鶴見俊輔於加拿大授課時的講稿,原本以英文撰寫,之後再譯回日文發表。於一九八二年後,至今在日本仍再版不輟,並曾獲得朝日新聞社第九屆大佛次郎獎。
|
|
(727775-0701)
|
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
[Books]
(日期:2008-01-11)
售價($):
HK$187
(US$)
發行商:行人出版
產品語言: 繁體中文
頁數: 296
國際書碼: 9789868344228
出版年月: 2007/12/28
Nil
|
購買
|
|
|
參考匯率: US$1 = HK$7.8 RMB$1 = HK$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