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202)
|
|
幸福書 Xing Fu Shu
作者: 李嘉美
登入後可上載此產品的圖片.
|
|
(754202-1001)
|
幸福書 1
[Books]
(日期:2010-03-25)
售價($):
HK$54
(US$)
發行商:人民出版社
產品語言: 簡體中文
頁數: 179
國際書碼: 9787010087153
出版年月: 2010/03/01
內容:
這是一本並不厚的書,但它的創作卻吸引了近千人參與,全書300條對幸福的認識和感悟,凝聚了眾人的經驗、智慧和力量;這是一本內容並不高深的書,但它的創作過程卻深深打動和感染了每一位參與者,全書300條淺顯樸實的道理在參與者之間相互傳遞,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每個人用心閱讀、經常閱讀的書,道理雖然淺顯樸實,心動、行動卻要伴隨我們終生。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以真摯之心傳遞出去,讓所有國人都來閱讀和感悟的書,國人都幸福,你我才能身處其中!
幸福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我國歷史上,儒家幸福觀、釋家幸福觀和道家幸福觀曾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孔子認為幸福包括純粹德性幸福、抽象德性幸福、現實德性幸福三種形態。純粹德性幸福包含“安貧”和“樂道”兩個方面,把“道”作為個體人生的全部追求所在,奉頌“朝聞道,夕死可矣”;抽象德性幸福不主張追求功利幸福,同時也不排斥功利幸福,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追求“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的境界;現實德性幸福把功利幸福作為德性修養的必然產物,主張“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佛經中有一部專門告訴世人如何獲得幸福的《吉祥經》,從家庭、事業、交友等各個方面講述了得到“最吉祥”的方法,如:“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佛法認為不可以離開煩惱而只談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幸福感的獲得主要依賴於對煩惱的滅除。煩惱的生起往往是因為內心過多甚至過分的貪慾,而最根本最深固的貪慾是對“我”和“我所有”的強烈執著。大眾較為熟悉的《心經》告訴人們要用智慧進行“觀”和“照”,通過“照見五蘊皆空”來破除對“我”的執著,認識到一切事物包括我們自身都是變化的不是永遠的,從而放下對財、色、名、食、睡五欲的強烈貪求,得到“心無挂礙”的安然和自在。道家的幸福觀強調“道法自然”,主張人類生活幸福的至道在於因應自然,人類不幸的源泉在於自身無窮無盡的慾望,要“知足常樂”才能永遠過上幸福的生活。可以看出,無論是儒家、釋家還是道家,都主張幸福內在於個人的精神世界,內在於每個人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幸福觀開始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把創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結合起來,認為創造幸福是前提,然後才談得上享受幸福。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來說,沒有勞動就沒有幸福可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社會勞動才是創造幸福的根本途徑。只有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曾幾何時,為了國家,為了集體,熱火朝天、共同勞動的場面,曾讓國人無比幸福。
然而,當追求財富最大化的市場經濟開始主導人們的生活,當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鋒開始波及最普通的民眾,傳統的幸福觀開始面臨各種思想、各種慾望的強烈衝擊和挑戰。我們不否認一定的物質生活水準是實現幸福生活的先決條件,畢竟人首先是一個生物體,要吃得飽、穿得暖才談得上精神世界;我們不排斥人們可以用多種思維方式尋找幸福,畢竟思想禁錮的年代早已過去,我們對自己的信仰和自己認同的主流價值觀有著堅定的自信。但是我們發現,在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在相對以往日漸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在相對以往越來越開放自由的思想環境下,卻也有不少人感悟不到幸福。出現這種現象有著比較複雜的社會原因,其中一條就在於過分強調了物質生活對於幸福的作用,這種觀念引導著人們去追求根本沒有終點的財富增長。正確的態度是認識到物質生活並不能涵蓋生活的全部內容,更不能以物質生活好壞作為評判幸福與否的唯一標準,而只有把物質生活轉化成精神感受才能感受到幸福。所以,在當今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背景下,必須注重構建正確的主流幸福觀,促進全社會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使人們的幸福感受適應和諧社會的需要,體現和諧社會的內涵和要求。
追求幸福感受是千百年來人們奮爭不息的動力源泉。然而,找到幸福其實並不難,因為幸福是可以讀來的。這裡說的“讀來”的幸福,不單是“問道”之後找到打開幸福大門的金鑰匙,還是一種現世的、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到的幸福。當有人把我們來不及體會的幸福,用文字展現出來供我們品味;當有人把他刻骨銘心的瞬間幸福感受,毫不吝惜地與我們共用;當有人把他追尋幸福路上的印記,留給我們後來人用作指路明燈,無論對他們本人,還是對我們讀者,不都是一種幸福嗎?打開《幸福書》翻上一兩頁,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世上最幸運的,也不是世上最不幸的;原來自己正在走的路已經有無數人走過,生命有盡頭路卻沒有終點;原來離別還可以重逢,距離也可以產生美;……。
幸福需要感悟,也需要傳遞。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生物個體,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出現在世人面前,每個人的個體行為都在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作為理性的人類,每個自主的人生都要經歷由認識自我到實現自我再到超越自我的辯證運動過程,“這個辯證過程中,人不斷發展與完善自我,獲得人生的意義,提升做人的價值並體驗人生的快樂與幸福。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就是這樣一部對幸福的追求史,通過對幸福的追求而不斷探究人的存在意義、存在方式、存在內容的反思史”。當我們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提高了自身的生命品質、實現了個體的幸福追求之後,就要思考怎樣從小我走向大我,從當下走向未來,從個人走向社會,拓展自己的幸福。
本書的創作團隊,力求通過探尋和傳播當今時代的幸福感悟,使更多的人能夠接近幸福、擁有幸福,並進而在更大的範圍內傳遞幸福、普及幸福。這不但生動詮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中華美德,更深刻體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閱讀這樣一本書,既是在閱讀幸福,也是在閱讀創作者的心路。希望所有有緣讀到這本書的人,把感悟幸福和傳遞幸福作為自己幸福的實現方式之一,和創作者一道為整個社會的進步、發展,為社會全體成員的幸福貢獻一份力量。
|
購買
|
|
|
參考匯率: US$1 = HK$7.8 RMB$1 = HK$1.1
|
|